本報記者 陳思易
在南岸,有這樣一個研發“先鋒隊”,他們研發出零誤差的智能機器人檢測系統,使公司的生產效率提升了20%,累計效益超過2000萬,同時大幅提高了行業智能制造水平。該檢測系統已獲得十幾項國家專利、連續兩年入選國家工信部“中國制造2025”智能專項項目。
這個“先鋒隊”,就是重慶盟訊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研發部。
“老臘肉”和“小鮮肉”
2011年,重慶盟訊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研發部,身為領頭羊的陳菁帶領著年輕工程師們在不算優越的條件下搞起了研發創新的工作。陳菁帶領的團隊里均是80后、90后“小鮮肉”。小團隊經過5年的歷練,從4個人發展壯大到了11人?!澳贻p人思維的確活躍,我從他們身上看到了一種活力,這也是我們團隊始終充滿能量的因素之一,”陳菁說。
工作上不菲的成績,沒讓這個研發團隊有一絲一毫的飄飄然。陳菁始終保持著謙虛低調的作風,不“倚老賣老”,更不會用領導的身份壓制員工,團隊里的小鮮肉們也不會以沒有經驗為借口偷懶,在陳菁的團隊里,大家都親切地喊他“陳老師”。陳菁笑稱自己是60后“老臘肉”,每天與“小鮮肉”朝夕相處,心里一直把他們當做朋友,“我為我的團隊自豪,但我沒什么理由驕傲,研發成功都是大家辛勤的功勞?!?/p>
在盟訊研發團隊的眼中,工作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即便不能陪老婆孩子,即便鮮肉還是光棍一條,即便家就在離公司不遠處,只要工作需要,就算大周末,大家也興高采烈地趕來進行研發。陳菁說,我們都是幸運兒,自己的興趣愛好與工作完美契合,累和苦都是說不出來的幸福。
“連做夢都在搞研發”
負責軟件測試的陶坤是2015年7月進入盟訊研發部大家庭的。在他看來,研發部并非一個吃閑飯的部門,應該說在很大程度上,研發部需要頂著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進行工作。但這個充滿能量的研發團隊,總是能把壓力化作動力,支撐著項目的成功誕生。
曾經,盟訊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進行汽車儀表盤檢測費時費力還費錢,需要一個工人檢測從電流到電壓到指針等數十個項目。為了提高檢測效率,陳菁和當時帶領的年輕工程師們,花了3個月時間,用了不到1萬元的研發成本,研制出了一臺半自動檢測設備。這臺設備的問世,代表公司生產能力的創新,檢測一個汽車儀表盤現在僅需幾十秒時間,而且最大的優點就是實現了零誤差。這個項目的成功,為智能制造打下了堅實基礎。
“壓力是肯定有的。要考慮設備的可靠性,兼顧適應不同的產品,同時還不能影響正常的生產?!碧绽せ貞浀?,“但邁出去了就要走到底。那段時間連睡覺做夢都是在做研發,隊友就是自己的家人,每天同吃同住甚至同睡?!?/p>
“堅持不放棄是最好的選擇”
始終戰斗在一線的盟訊研發團隊,在研發工作上只干了5個年頭,就從最開始的半自動檢測設備“進化”到電子制造PCPA板智能制造新模式。制造出電路板和半自動檢測設備的基礎上,歷經不到半年時間,陳菁帶領的研發團隊又研制出了全新的自動檢測設備——智能機器人檢測系統。陳菁的團隊如同打了“雞血”一般,奮力向前,對工作精益求精,不斷地從工作中積累經驗。
現在,只需要操作員坐在臺前,按下一個按鈕,電路板在機器之間流暢穿梭,十幾秒的工夫,檢測便完成了,不但耗時短,所需人力少,還能實現零誤差。這一突破性的創新,實現了設備檢測的全自動模式,無需任何人員參與,專用于電子制造行業。
光鮮的表面背后,沒人知道陳菁和他的團隊付出了什么。人生并不會一如既往的四平八穩,會遇到挫折和失敗,研發也是如此。在團隊呆了近2年的徐元卻把這樣的挫折看得云淡風輕,“雖然在研發中遇到了太多的難題,但大家都沒放棄,我怎么能拖后腿呢?”
“時間是最好的良藥。堅持不放棄是最好的選擇?!泵鎸σ淮斡忠淮问〉幕倚?,一回又一回跌倒的疼痛,陳菁每次都會對“小鮮肉”們給予鼓勵,“你們應該知道,研發就是這樣,如果一次就成功了那還真的奇了怪了?!笔堑?,陳菁不經意的幽默和睿智,總會讓這些未經多少風雨的“小鮮肉”們茅塞頓開。
如今,每次看著全自動的機器將檢測工作做了個遍,盟訊研發團隊隊員就會感到很值得,“不管之前是試驗了十幾次還是幾十次,也不管經歷有多坎坷,只要結果令人滿意就好?!碑?0后工程師,碰撞上80后、90后工程師,在短短幾年內,大幅提高了整個電子制造行業的智能制造水平,讓更多的電子制造商們走上了新的臺階,但他們還是淡淡地說,干了研發這一行,實事求是,做該做的,想該想的,其他的就變得不再那么重要。
或許,正因為盟訊研發團隊對于研發的透徹理解與堅持,自帶匠人味道,才能將枯燥乏味的研發工作進行得如此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