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電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辛國榮對集團當期和未來發展,從黨的建設、產業發展、資本運營、創新驅動、責任落實等方面,提出“五圍繞五抓”總體工作要求。集團及所屬企業要認真落實工作要求,以實際行動推動集團高質量發展。
一、圍繞“把管?!?,抓黨的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有企業黨組織發揮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歸結到一點,就是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要始終把抓黨的建設放在各項工作首位,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
▲辛國榮調研軍工產業集團
(一)旗幟鮮明講政治。集團各級黨組織要進一步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教育黨員干部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做到知行合一、表里如一。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做到黨中央提倡的堅決響應,黨中央決定的堅決照辦,黨中央禁止的堅決杜絕。
(二)提振精神講擔當。一個人沒有精氣神,干不好工作;一個企業沒有精氣神,就會影響發展,貽誤黨和人民的事業。集團各級干部職工要統一思想、凝聚人心、振奮精神,形成團結一致、積極向上的干事創業氛圍。特別是廣大黨員要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帶頭當好表率,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來全體職工的幸福指數。我們的干部既要有斗爭精神,在大事大非面前敢于堅持原則、寸步不讓,同時,在處理具體問題上也要講方式方法,靈活處置,把政策用活、把事情辦好。
(三)強化監督嚴作風。要強化壓力傳導,嚴格落實各級黨組織主體責任、書記第一責任人責任、班子成員“一崗雙責”、紀委監督責任,持之以恒正風肅紀。要抓好廉政警示教育,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守好權力邊界、抵住外界誘惑,做到清清白白干事、干干凈凈從業。
二、圍繞可持續,抓產業發展
▲辛國榮調研機電股份
(一)做大總量。要聚焦“千億機電”目標,持續深化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推進“十四五”戰略規劃落地,圍繞高端裝備、電子信息、交通裝備、裝備零部件和產業金融“4+1”主業,抓好有效產出,實現“資產經營+資本運營”雙輪驅動。
(二)做強存量。減虧控虧,實現虧損企業扭虧脫困,是支撐集團“十四五”期間可持續發展的重中之重。困難企業要進一步加大市場開拓力度,優化產品結構和人員結構,綜合運用經營減虧和改革止虧措施,分路突圍,盡快走出困境;對于扭虧不力的企業、沒有核心技術的落后產能,有序實施退出。扶優扶強,支持優勢企業加強產業鏈前后兩端建設,延伸產業鏈,補齊供應鏈,打造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鏈主”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整合資源,通過集團內部調配、對外招商引資、政府土地收儲等方式,盤活閑置土地、廠房,提高資源利用率,實現資產、資源、資金、資本的有效轉化。
(三)做優增量。緊跟國家戰新產業發展方向,抓住新基建、雙循環戰略機遇,圍繞清潔能源、高端裝備、智能制造等產業,充分利用現有市場、技術優勢,向價值鏈中高端、產業鏈上下游延伸,優化產業布局。特別是要發揮項目牽引作用,建立重點項目庫,持續儲備、動態更新項目信息,滾動推進項目落地。重點推動風電、工業泵、特種電纜、智能裝備、氫能和信創等相關項目。
三、圍繞興實體,抓資本運作
▲辛國榮調研金控投資事業部、資產公司
(一)提高資產證券化水平。打造一批競爭力優、盈利能力強的優勢企業,成熟一個,上市一個,推動優勢資源向上市公司集中。同時,挖掘儲備一批產業協同強、發展前景看好的目標企業,適時推動并購整合。
(二)用好金控投資平臺。聚焦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設立科技創新、智能制造、軍民融合類專項基金,充分發揮基金支持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升級、撬動社會資本等積極作用。
(三)強化投資決策風險防控。建立完善市場化的投資決策程序,發揮董事會投資決策委員會作用,切實把控投資風險,提高投資的科學性、專業性和有效性。
四、圍繞添動能,抓研發創新
▲辛國榮調研重泵公司
(一)打造一個平臺。建立以賦能中心(研究院)為引領,各個研究所為支撐,各級實體企業技術中心為基礎的創新平臺。形成“研究院(定位集團戰略研究,新產業布局職能)+研究所(定位二級產業集團行業共性、前沿技術研究職能)+技術中心(定位實體企業新工藝、新產品開發和應用職能)”的三級創新體系。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提高集團創新鏈整體效能。
(二)聚攏一批人才。大力實施人才強企,打好人才“引育用留”組合拳。要吃透、用足各類人才政策,特別是對緊缺的、重點領域、高層次人才要積極研究專項政策,實現“精準引才”。依托集團現有科研平臺,鼓勵“揭榜掛帥”,以項目出成果,以項目出人才,用事業鍛煉人。以業績為導向,加大對實績突出人才的獎勵力度,用待遇激勵人。在工作上、生活上多渠道、多方式關心人才,用感情留人。通過企業制度設計搭建好“防火墻”,防止人才流失,用制度留人。讓人才在企業扎根,項目在企業落地,成果在企業轉化。
(三)開發一批產品。加快技術創新步伐,專注于填補行業空白、替代進口的重大自主創新,聚焦裝備制造業“卡脖子”難題,把核心技術牢牢抓在自己手里。建立新產品研發長效機制,做到生產一代、試制一代、研發一代和儲備一代,用產品高端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推動企業轉型升級發展。
五、圍繞強機制,抓任務落實
▲辛國榮調研零部件產業集團
(一)建立完善以績效為導向的激勵約束機制。堅持激勵與約束并重,突出分配激勵,將收入與績效掛鉤,堅決杜絕“一邊混日子、圖享樂,一邊拿高薪”,樹立“能者上、優者獎、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導向,進一步增強職工幸福感、獲得感和對企業的認同感。突出創新激勵,將創新成果與職業晉升和績效掛鉤,將“要我創新”轉變為“我要創新”,營造“人人思創新、人人學創新、人人踐創新”的良好創新氛圍。
(二)建立完善以目標為導向的責任分工機制。強化三級管控,明確總部、二級集團、三級企業職能定位和權責邊界。層層分解任務,層層壓實責任,做到“千斤重擔眾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標”,確保每項工作都有具體落實的“時間表”和可操作的“任務書”,耕好責任田,守住主陣地。
(三)建立完善以結果為導向的督查考核機制。集團要建立常態化督查考核機制,采取日常督查督辦、專項督查督辦和重點督查督辦相結合的方式,加強督查考核,掛圖督戰。對重點工作任務施行過程化管理,定期通報、按期銷號。